辽宁舰遭外军航母夹击,歼15挂弹起飞捍卫海疆

融聚教育 17 0


一则关于中国首艘航母“辽宁舰”在远海训练期间遭外军双航母编队“夹击”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,面对复杂态势,辽宁舰编队迅速组织防御,多架歼-15舰载机挂载实弹紧急升空,展开模拟对抗演练,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人民海军应对突发威胁的能力,更凸显了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。


事件背景:远海训练遭遇“战术围堵”
据军方人士透露,辽宁舰编队近期在南海某海域开展实战化训练期间,某国派遣两支航母战斗群以“自由航行”为名抵近侦察,形成前后夹击之势,外军舰载预警机频繁盘旋,电子战飞机实施信号干扰,试图压缩辽宁舰机动空间,此类行为已超出正常航行范畴,带有明显的战术试探意图。

历史对照
类似场景在2016年南海仲裁案期间曾初现端倪,当时美军“斯坦尼斯号”与“里根号”双航母进入南海,中国海军三大舰队精锐尽出实施反制,此次外军再度以双航母施压,反映出其对解放军远洋战力提升的忌惮。


辽宁舰的应对:体系化防御与反击
面对挑衅,辽宁舰编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:

  1. 区域拒止部署
    055型驱逐舰前出组成防空屏障,054A护卫舰实施反潜巡逻,形成多层防御圈。
  2. 歼-15实战威慑
    甲板待命的歼-15战机挂载霹雳-12中距弹和鹰击-91反辐射导弹轮番升空,通过雷达锁定、战术机动等动作对外军舰载机形成反制。
  3. 电磁权争夺
    编队电子战部队启动全频段干扰,成功阻断外军侦察机数据链传输。

技术解析
歼-15此次挂载方案值得关注:

  • 鹰击-91(射程150km)可打击预警机与雷达舰
  • 霹雳-12(射程70km)确保空优争夺
  • 翼下副油箱显示其执行了长时间巡逻任务

战略意义:中国航母编队的成长答卷
此次事件验证了三个关键能力:

  1. 全天候作战能力
    辽宁舰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完成舰机协同,歼-15单日起降架次创纪录。
  2. 体系融合水平
    太空侦察卫星、岸基反舰弹道导弹与航母编队实现数据实时共享。
  3. 战略意志展示
    中国海军以“不回避、不退缩”姿态回应威慑,打破“航母禁区”心理战。

专家观点
军事学者李杰指出:“双航母对峙本质是体系对抗,辽宁舰虽在吨位、载机量上处于劣势,但依托岸基支援和不对称战力,已具备区域反介入能力。”


未来展望:深蓝海军的必由之路

  1. 福建舰形成战力后,中国将拥有双航母应对编队,战术选择更灵活。
  2. 歼-35隐身舰载机服役将改变西太平洋空中力量对比。
  3. 海外补给点建设亟待推进,以支撑长期远洋存在。


当歼-15的轰鸣声响彻南海,这不仅是战机升空的噪音,更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宣言,从“近海防御”到“远海护卫”,辽宁舰的每一次破浪前行都在书写新的历史,正如国防部发言人所言:“中国军队从不制造麻烦,但也绝不惧怕任何挑衅。”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大海上,没有退让的选项,只有前进的航迹。

(全文共计857字)


:本文基于公开军事动态及战术推演创作,具体作战细节属合理想象范畴。